
高考择校网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桂阳三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2024年高考成绩再传捷报。该校共有12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不仅刷新了学校历史纪录,更彰显了县域高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突破。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是桂阳三中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生动诠释,也为新时代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2024年高考放榜之际,桂阳三中以“12人被清北录取”的亮眼成绩引发社会关注。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学校历史纪录,更在全省县域高中中名列前茅。数据显示,该校清北录取人数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为7人,2023年增至9人,2024年再创新高。这一跨越式发展背后,是学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与系统实践。
从录取结构看,12名学子中,8人通过高考裸分录取,4人通过强基计划、学科竞赛等特殊类型招生通道进入清北。这一分布既体现了学校对基础学科教学的重视,也彰显了其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被录取学生中,有6人来自农村家庭,印证了教育公平理念在县域高中的落地生根。
桂阳三中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与对创新路径的探索。学校以“三个聚焦”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育人生态:
聚焦课堂改革,打造高效学习场域:推行“问题导向+情境教学”模式,通过“预习案-导学案-巩固案”三案联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物理教师李明创新实验教学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场景,其班级学生在2024年高考物理科目中平均分达132分(满分150分)。 聚焦师资建设,锻造专业成长共同体: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计划,通过师徒结对、跨校教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数学教研组连续五年获评省级优秀教研组,其开发的《高考数学思维训练体系》被多所高中借鉴推广。 聚焦学生发展,构建多元成长路径:开设32门校本课程,涵盖学科拓展、艺术素养、科技创新等领域。学生自主创办的“星空天文社”在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中斩获团体一等奖,成员中有3人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清北。在桂阳三中,每个学生的成长故事都是教育奇迹的注脚。以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张雨桐为例,她来自桂阳县洋市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考成绩仅位列全县第158名。进入三中后,学校为其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学科导师制:由语文特级教师王芳担任导师,针对其文言文薄弱环节制定专项训练计划 竞赛破壁计划:鼓励参加化学竞赛,在教练陈立新的指导下,获得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 心理赋能工程: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和心理咨询,帮助其建立“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最终,张雨桐以698分的裸分成绩叩开清华大门。她的故事印证了桂阳三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承诺。
桂阳三中的成绩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湖南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价其“走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该校经验被总结为“三三制”模式:
三个坚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力 三个突破: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突破县域局限,在拔尖人才培养上突破路径依赖,在教育资源共享上突破体制壁垒 三个示范:为县域高中提供育人模式示范,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实践范例,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经验样本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该校的成功改变了社会对县域教育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本地就读,优质生源外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24年秋季招生中,桂阳三中报名人数同比增长40%,生源质量显著提升。
面对成绩,桂阳三中校长周立群保持清醒认知:“清北录取人数只是阶段性成果,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生态的持续优化。”学校已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三大工程:
智慧教育工程:建设5G+全息课堂,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培养基础学科后备人才 教育共同体工程:牵头组建桂阳教育联盟,辐射带动县域内20所中小学协同发展正如教育专家所言:“桂阳三中的实践证明,县域高中完全可以通过内涵式发展实现突围。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办,把学生当作未来来育。”
桂阳三中2024年清北录取佳绩的取得,是教育初心与改革智慧的结晶。它启示我们: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制造“清北神话”,而在于为每个孩子点亮希望之光;发展的路径不在于盲目追求规模,而在于深耕细作育人沃土。当县域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当教育公平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我们必将看到更多像桂阳三中这样的教育奇迹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桂阳三中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这所扎根湘南大地的县域高中,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着新的篇章。
标签: #桂阳三中清北录取 #桂阳三中2024清北 #桂阳三中清北人数 #桂阳三中高考录取 #桂阳三中清北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