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择校网
随着国家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视不断加深,高校强基计划已成为选拔与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顶尖学府,厦门大学在2025年强基计划中延续其“扎根基础、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通过优化招生规模与专业布局,进一步强化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关键领域的支持。本文将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及选拔机制四个维度,全面解析厦门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的招生政策,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权威参考。
根据厦门大学发布的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学校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约200名优秀学子,较2024年略有增长。这一规模既体现了学校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持续投入,也反映了国家对关键领域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具体来看,招生名额将向以下学科倾斜: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划招生40人,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学研究与应用型人才。 物理学:计划招生35人,聚焦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等前沿方向。 化学:计划招生45人,服务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学等国家战略需求。 生物科学:计划招生50人,推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创新。 历史学、哲学:计划招生30人,强化人文基础学科对科技伦理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首次将“海洋科学”纳入强基计划,计划招生10人,旨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培养海洋生态、深海探测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厦门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的专业设置充分体现“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的特色,既涵盖传统优势学科,又新增多个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新兴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方向):结合数学理论与计算机科学,培养算法设计与数据分析人才。 物理学(量子信息方向):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服务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化学(新能源材料方向):围绕锂电池、氢能等关键技术,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生物科学(合成生物学方向):探索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等领域,助力生物经济创新。 海洋科学(深海探测方向):聚焦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此外,学校还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通道,优秀学生可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的核心在于“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理念。具体措施包括:
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覆盖科研指导、学术规划等。 小班化教学:单班人数不超过20人,采用研讨式、项目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至少一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并有机会赴海外顶尖实验室交流。 动态考核:每学年进行综合评估,未达要求者将退出强基计划,确保资源向真正有潜力的学生倾斜。以化学专业为例,学生将在大二阶段进入实验室,参与新能源材料研发项目,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校企合作企业。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的选拔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用“高考成绩+校测成绩”的综合评价模式:
报名条件:高考成绩需达到一本线以上,且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表现优异。 校测内容:包括笔试(学科基础能力测试)和面试(综合素质与科研潜力评估),重点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及学术志趣。 录取规则: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其中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成绩占比15%。 特殊政策:对于在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考生,可破格入围校测。以2024年为例,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学生中,超60%曾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体现了选拔机制的精准性。
厦门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通过优化招生规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为国家关键领域输送了一批具有扎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对于有志于投身基础学科研究的考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升学机会,更是参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进程的重要契机。未来,厦门大学将继续深化强基计划改革,探索“基础学科+前沿技术”的融合路径,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强基计划,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国家战略的体现。厦门大学正以实际行动,书写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标签: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 #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厦门大学招生人数 #2025强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