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择校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清华大学依托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卓越的育人传统,正式启动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本计划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基础学科领域,通过选拔具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优秀学子,构建"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的培养体系,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文将从招生定位、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保障体系等维度,全面解读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实施路径。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基础学科领军人才"为根本使命,面向基础学科领域选拔具备以下特质的学子:
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与学术志趣,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与创新能力展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愿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备跨学科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复杂问题解决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本计划培养的学生,将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原始创新能力与战略科学家潜质的未来学术领袖,在基础学科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一)报名条件
符合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的考生均可申请。具体包括两类:
高考成绩优异类:高考总分(不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学科特长突出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二)选拔流程
1. 报名阶段: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完成网上报名,提交个人陈述、获奖证明等材料
2. 初审环节:招生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报名材料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入围考核名单
3. 考核测试:包括学科基础测试、综合面试与体质测试。学科基础测试重点考察专业基础与逻辑思维能力;综合面试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科研计划陈述等形式评估学术潜力与综合素质;体质测试项目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等基础体能项目
4. 录取规则:综合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成绩(占比15%)及体质测试结果,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确定录取名单
(一)书院制育人体系
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大书院,构建"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机制。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与生涯导师,实施"一人一策"培养方案,支持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与实践。
(二)本硕博贯通培养
打通本科、硕士、博士培养阶段,建立"3+1+X"培养模式(3年本科基础学习+1年学科交叉培养+X年个性化深造)。优秀学生可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展前沿课题研究。
(三)国际化培养平台
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设立海外研修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海外科研实习等交流活动。
(四)动态进出机制
每学年开展综合评估,对不适应培养要求的学生实行分流;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申请通道,允许优秀学子通过选拔进入强基计划,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一)资源保障
设立专项培养基金,支持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参加国际交流、购置科研设备等。建设基础学科创新实验室,配备先进仪器设备与专业指导团队。
(二)导师团队
组建由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领衔的导师队伍,实行"双导师制"(学术导师+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
(三)激励机制
设立"强基学者"奖学金,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支持。优先推荐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
(四)发展通道
毕业生可优先推荐至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建立校友导师网络,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
(一)信息公开
招生章程、考核标准、录取结果等关键信息通过本科招生网全程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纪律保障
成立招生监督委员会,对选拔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对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经查实取消相关人员资格。
(三)申诉机制
设立专项申诉渠道,考生对选拔结果有异议的可按规定程序提出申诉,招生办公室将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选拔-培养-评价-保障"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我们致力于为基础学科领域培育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科学家。期待更多胸怀家国、追求卓越的青年学子加入这一培养计划,在基础学科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选择清华强基,不仅是选择一所顶尖学府,更是选择一条通往学术巅峰的攀登之路。
标签: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清华强基计划2025 #清华强基招生政策 #强基计划报考指南 #2025强基计划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