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择校网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始终以"求实创造,为人师表"为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即将启动,本文将从招生对象、学科要求、综合素养、选拔流程四大维度,系统解读华东师大强基计划的招生标准,为有志报考的学子提供全面指引。
华东师大强基计划面向两类考生开放:
第一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展现出卓越潜质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要求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或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质量学术论文。 第二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 具备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同时掌握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知识、具备生物信息学研究基础、或擅长用数学模型解析社会问题的考生。学校特别关注具有创新实践经历的考生,如参与过国家级科研课题、获得发明专利等。2025年强基计划延续"3+1+X"培养模式,涵盖六大核心学科方向:
学科领域 核心课程 特色培养 数学与应用数学 代数拓扑、微分几何 与张江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 物理学 量子场论、凝聚态物理 参与国家大科学装置研究 化学 计算化学、材料化学 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联合培养 生物科学 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践项目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字学、比较文学 敦煌文献数字化研究项目 哲学 分析哲学、伦理学 与牛津大学哲学系交流项目报考要求方面,考生需满足:
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一本线120%以上 相关学科单科成绩不低于满分的85% 通过学科能力测试(含笔试与实验操作)华东师大强基计划采用"三维评价模型":
1. 学术潜质(40%) 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国家级奖项加20分) 科研经历(省级课题负责人加15分) 学术成果(核心期刊论文加30分)2. 创新能力(30%) 创新实践项目(如"挑战杯"获奖)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加10分) 跨学科研究案例3. 综合素质(30%) 社会实践(支教、乡村振兴项目) 领导力表现(学生会主席加5分) 国际视野(海外交流经历)特别说明:对于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领域有突出贡献的考生,可申请"专项加分",最高可达总分的10%。
选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初审阶段(3月) 专家委员会对报名材料进行综合评估,重点考察学术潜力与创新意识。通过初审的考生将收到笔试通知。 学科测试(4月) 笔试内容涵盖基础学科知识(60%)与学科前沿问题(40%)。实验操作考核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如化学专业的有机合成实验、物理专业的电路设计等。 综合面试(5月) 采用"双盲"面试形式,由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组成评审团。考核内容包括: - 学术规划陈述(10分钟) - 专家提问(20分钟) - 跨学科问题解决(10分钟) 最终录取(6月)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60%+校测成绩×40%。按学科方向从高到低录取,宁缺毋滥。华东师大强基计划实施"双导师制":
学术导师:由院士、长江学者等顶尖学者担任,指导科研训练 教育导师:由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组成,培养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包含三大亮点:
国际化学术训练:100%学生可参与海外暑期学校,优秀者可赴哈佛、剑桥等名校交换 产学研融合实践:与华为、商汤科技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参与真实项目研发 教育家成长计划:设置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等特色课程,培养未来教育领军人才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不仅是选拔学术精英的通道,更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能力的未来领航者的战略工程。学校将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科学的培养体系、丰富的成长资源,为入选学生搭建通向学术巅峰的阶梯。对于怀揣科学梦想、立志教育报国的青年学子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期待更多优秀学子加入华东师大,在"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使命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标签: #华东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条件 #华师大强基招生 #强基计划报考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要求 #强基计划报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