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择校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保定市2025年小升初政策迎来多项调整。从招生范围、录取规则到特殊群体保障,新政策既延续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又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进行了优化升级。本文将系统梳理政策核心内容,帮助家长和学生提前规划升学路径。
保定市教育局明确,2025年小升初将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学区划分以户籍和实际居住地为主要依据。具体调整如下:
户籍与房产绑定:学生需提供户籍证明及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名下的房产证明。若房产为祖辈所有,需满足“三代同户”且实际居住条件。 学区动态调整:针对新建住宅区,教育局将根据人口密度、学校容量等因素动态划定学区,避免“择校热”向新区域蔓延。 跨区入学限制:非户籍地入学需提供合法居住证明(如居住证、租赁备案证明),且需符合学校剩余学位条件。案例参考:某新建小区因周边学校学位紧张,2025年首次被划入B区学区,原户籍在A区的家庭需通过跨区申请流程入学。
新政策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的录取模式,具体规则如下:
综合素质评价(40%):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由小学提供评价报告。 学业水平测试(60%):全市统一命题,重点考察语文、数学、英语基础能力,难度低于竞赛标准。 优先录取条件: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等特殊群体,可按政策享受优先录取。政策亮点:取消“奥数班”“英语特长班”等加分项目,禁止学校通过笔试、面试选拔学生,彻底杜绝“掐尖”现象。
针对民办初中,2025年政策进一步收紧:
100%摇号录取: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全部纳入市级平台,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时,通过电脑随机派位确定录取名单。 收费透明化:学费、住宿费等收费项目需提前公示,严禁以“赞助费”“建校费”等名义变相收费。 师资均衡化:要求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5%,防止“挖角”优质师资。家长提醒:选择民办学校需谨慎,避免因摇号落选导致错过公办学校报名时间。
新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等群体提供专项保障:
随迁子女入学:凭居住证和务工证明即可申请入学,享受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残疾儿童安置:轻度残疾儿童可随班就读,重度残疾儿童由特教学校或送教上门服务保障。 贫困家庭支持:对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提供免费校服、教材及营养午餐补助。数据支持:2024年保定市随迁子女入学率达98.7%,2025年计划将这一比例提升至99%以上。
面对新政策,家长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关注学区动态:每年3月教育局将公布最新学区划分,建议提前通过官方渠道(如保定市教育局官网)查询。 培养综合素质: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艺术活动,避免过度依赖课外辅导。 理性选择学校:根据孩子兴趣和家庭实际情况选择学校,避免盲目追求“名校效应”。误区警示:部分家长试图通过“挂靠户籍”“虚假租赁”等方式获取入学资格,此类行为将被严格查处。
保定市2025年小升初政策的调整,本质上是推动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负担的务实之举。从“唯分数论”到“多元评价”,从“择校热”到“就近入学”,政策的每一步优化都旨在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对于家长而言,理解政策、配合改革是首要任务;对于学校而言,提升教学质量、创新育人模式是核心使命。唯有家校社协同共进,才能真正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
未来,保定市教育局将持续完善政策细节,加强信息公开与监督,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包容、高质量的教育生态。
标签: #保定小升初政策 #2025保定小升初 #保定招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