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择校网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以“生态工程”命名的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始终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了覆盖生态保护、绿色技术、资源管理、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特色专业体系。2025年,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新增多个前沿领域专业,形成“生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输送高素质生态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打造了涵盖生态监测、林业技术、园林工程等领域的优势专业群,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完整链条。
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专业:作为国家骨干专业,该专业聚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修复、水土保持等领域,联合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红树林生态修复、矿山复绿等真实项目。 林业技术专业:依托广东丰富的森林资源,开设森林培育、森林防火、林下经济等方向,与南方电网合作开发“智慧林业巡检系统”课程模块,培养具备无人机巡林、GIS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结合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开设古典园林设计、立体绿化、生态景观施工等课程,与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共建“园林工匠”培养基地,毕业生参与过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等重大项目。为适应“双碳”目标与数字经济趋势,学校新增多个跨学科专业,推动生态产业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新增):聚焦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智能化监测,与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共建实验室,开设无人机环境巡检、物联网传感器应用等课程,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数据采集、污染溯源分析等工作。 绿色低碳技术专业(新增):围绕碳汇计量、节能评估、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联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开发“碳管理师”认证课程,学生可参与企业碳足迹核算、碳交易模拟等实训项目。 智慧林业专业(新增):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林业技术,开设林业遥感、智能采伐装备操作等课程,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5G+智慧林业”创新中心,培养掌握林区物联网部署、林业机器人操作的技术人才。学校立足岭南地域特色,开设多个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价值的专业方向,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发展。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依托广东丹霞山、鼎湖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设野生动物保护、生态解说员培训等课程,学生可参与保护区生态监测、科普教育基地运营等实践活动。 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专业:结合广东森林康养产业需求,开设森林疗愈课程设计、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等课程,与南昆山温泉旅游大观园合作开发“森林+温泉”康养产品,毕业生可从事生态旅游策划、自然教育导师等工作。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挖掘岭南中医药文化资源,开设南药种植、中药炮制、药膳开发等课程,与陈李济药厂共建“南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学生可参与沉香、化橘红等道地药材的栽培与深加工。学校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林业技术、园林工程),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环境监测),与广东省林业局、广汽集团等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87个。 技能竞赛平台:连续五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林业技能大赛,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水环境监测”等赛项中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35项。 职业资格认证:与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合作开展“环境监测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等职业资格认证,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面向2025年,学校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申报“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等新专业,拓展生态技术交叉学科领域。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产业学院”,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澳门旅游学院开展跨境人才培养。 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新增“碳资产管理师”“无人机植保技术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打造“生态教育云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正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产教融合”为路径,致力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无论是投身森林守护、环境监测,还是参与智慧林业、生态旅游开发,这里都将为青年学子提供实现绿色梦想的广阔舞台。
标签: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专业 #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025 #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招生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招生简章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专业设置